《忘了我是谁》以失忆者的视角展开,通过碎片化的意象拼贴呈现记忆迷宫的困境。开篇“镜中的陌生人”与“褪色照片”构成双重隐喻,既指涉生理性遗忘,也暗示现代人精神层面的自我异化。歌词中反复出现的“钥匙在锁孔里生锈”“日历撕到空白页”等意象,将抽象的时间焦虑转化为具象的物象塌陷,体现后现代生存中记忆载体的失效危机。第二人称“你”的介入形成叙事张力,既是对话者也是记忆镜像,在“你说那棵银杏树”与“我却数不清年轮”的认知错位中,展现人际关系在记忆黑洞前的无力感。副歌部分“忘了我是谁”的递进式重复并非消极的认命,而是以存在主义姿态直面记忆废墟——当所有身份标签剥落后,“未签收的明信片”和“半杯凉咖啡”这些生活残片反而成为存在的新坐标。歌词最终落在“路灯下影子很长”的开放式结局,暗示记忆重构的无限可能:遗忘不是终点,而是以减法的方式重新发现自我的开始。全篇通过蒙太奇式的语言实验,完成对记忆本质的哲学叩问,在流行歌词载体中实现了存在困境的诗意表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