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庸人自扰》以冷峻的笔触剖开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横截面,在看似直白的歌词肌理下潜伏着存在主义的哲思暗流。开篇"关上门数着心跳"的具象描写,瞬间将听众拽入都市孤独症候群的密闭空间,数字时代的人际疏离被量化为电子钟表跳动的冰冷计数。副歌部分重复的"庸人自扰"形成语义漩涡,既是对群体性焦虑的嘲讽,又暗含对生存荒诞性的悲悯——那些被放大的烦恼如同困兽在玻璃迷宫中的徒劳奔突,折射出消费主义时代精神价值的普遍性溃散。"把寂寞调成频道"的隐喻堪称神来之笔,将现代人自我麻醉的生存策略具象化为遥控器切换的动作,娱乐至死的表象下是存在意义的持续消磁。歌词中交替出现的"人群"与"独处"构成辩证张力,揭示数字化生存的吊诡本质:在超连接的社交网络中,人们反而沦为更彻底的原子化个体。结尾处"烦恼像头发不停生长"的意象充满存在主义况味,将生命不可逆的消耗过程与自我纠缠的精神状态并置,最终指向海德格尔所说的"被抛境况"——人类注定要在自我编织的意义之网中,与永恒的虚无感持续角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