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耳朵》这首歌词通过细腻的意象群构建了一个关于倾听与沟通的隐喻世界。歌词中反复出现的"耳朵"不仅是生理器官,更象征着现代人日渐退化的情感接收能力。金属质感的耳鸣声被具象化为"生锈的雷达",暗示着在信息过载时代,人们的精神感官正被机械化的生活逐步侵蚀。那些"飘在风里的密码"和"沉入水底的回答"形成鲜明对比,展现语言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与失落,折射出当代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沟通困境。歌词中刻意将听觉体验转化为视觉意象,如"看见声波的形状",这种通感手法揭示了感知系统的紊乱状态。而"静默比呐喊更震耳"的悖论式表达,直指现代社会表面喧嚣下的本质性孤独。副歌部分不断强化的"你听不见"并非简单的指责,而是对双向沟通断裂的悲悯呈现。最终落在"用鼓膜种植鲜花"的超现实画面,既是对异化听觉的救赎想象,也暗含着重塑感知方式的可能。整首作品通过听觉维度的解剖,完成了对现代人精神处境的深刻隐喻,那些被噪音淹没的细微声响,恰是正在消失的真实生命体验。